第二十章 太後英明 (1)
關燈
小
中
大
全體西夏大兵們淚流滿面,集體膜拜梁氏超高的智商,沒說的,為了生存、為了活命、為了回家,大家跑起來,搶啊——
實事求是地說,梁氏這條命令真的是集歹毒、突然於一身,在全盤崩潰時用出來,絕對出人意料。而且目標明確理智,以鎮戎軍的規模,哪怕是逃命中的20多萬人,它也擋不住。
歷史證明梁氏都料準了,章楶手邊所有的底牌都押在了平夏城一線,13天的攻防對抗結束後,他已經手無寸鐵,甚至西北四路都處於虛脫狀態,無論梁氏返回身攻打哪裏,基本上都會得逞。
可是打仗是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考驗,不是說誰戰力超強智謀高深就一定能贏,有時雙方比的不只是這些,更重要的是人品。
等西夏大兵們千辛萬苦不顧一切地趕到鎮戎軍城下時,天氣又變了,這次不是大風,而是下起了漫天大雪。沒糧沒草沒帳篷……來回地跑還得繼續跑,面對這些誰都發抖,很大一部分西夏兵決定不玩了,他們選擇了直接凍死。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以西夏徹底失敗告終,30萬大軍能活著回去的不足一半。梁氏怕了,全黨項族都怕了,損失只是一方面,更可怕的是宋朝接下來的報覆。
這種情況下,再來一次五路伐西夏,黨項人不如直接去自殺。
危急中,能用的招數西夏人都用上了。向遼國人乞兵,申請國際援助;在宋、夏邊境上全面戒嚴,所有州城挖地窖,把糧食藏地底下去;邊境地區的游牧人內遷,來不及藏的東西都毀掉。
堅壁清野,配合著馬上就到的寒冬,希望能把宋朝人擋住。
這只是一方面,西夏人裏一部分被打怕了,想的全是怎麽防守保命。另有一些人很興奮,他們認為機遇到了。李元昊的嫡系嵬名氏族,他們被後黨壓制好幾十年了,梁氏的失敗哪怕拖著西夏國力一起下水,都讓他們高興。
趁此機會收回軍權,打幾個漂亮仗,黨項皇族會就此翻身。
執行這個計劃的是嵬名阿埋、妹勒等實力派戰將,為了加大籌碼,他們又拉了一個名門之後——當年仁多零丁的兒子——仁多保忠。他們主動請命,帶人駐紮到天都山,頂在了西夏防線的最前端。打算好好練一冬天的兵,到春天了再發動攻勢。
理論上這又是一個完美的攻守計劃,怎麽看都至少能讓西夏渡過眼前的難關吧。這也是整個西夏國的共識,他們認為,最保守的計算,眼前的這個冬天還是安全的。
可惜的是,他們的對手是章楶。這人守的時候能讓西夏人掉進大坑裏,他進攻時更讓敵人做夢都想不到。平夏城之戰結束後一個月,西北徹底進入了嚴冬氣候,農歷十一月中下旬,冰冷的荒原上是所有生命的墓場,連耗子都躲到地洞裏了,宋朝西北涇原路帥司裏卻是人頭攢動。
章楶命令,四路選將,精中選精,集結1萬人,全騎兵兵種,由折可適、郭成、李忠傑等人率領,出去幹票大買賣。
這票買賣是北宋史上獨一無二的創舉,在此之前,宋朝有過兩代戰績輝煌的將軍群落,分別是建國初期和神宗時期。
縱觀名將,如建國前夕五代時殘留的名將如符彥卿,建國中的傳奇名將如潘美,神宗時立功西域開疆拓土的王韶等人盡管各有所長,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戰績,可這時章楶要幹的事是他們不敢做、甚至都不敢想的。
章楶徹底違背了軍事常識、自己兵種天賦上的缺陷,他在數九寒冬的天氣裏,派出宋朝的騎兵,千裏奔襲跨越凍土冰原,殺上天都山,給駐守在那裏的西夏主將以毀滅性的打擊。
命令折可適等人輕裝簡騎,各自率領數千騎兵,具體細節自己去想,目標是天都山上的嵬名阿埋、妹勒、仁多保忠。這三個人是西夏僅存的名將,是西夏的信心來源,不是打算來年春天時大舉出兵挽回顏面嗎?章楶決定就在這個冬天裏把這三個人都幹掉,讓西夏徹底落魄喪膽。
計劃很瘋狂,實施時加倍地小心。為了成功,章楶動用了他長期以來創立的諜報網,在這一點上,他幾乎做得和種世衡一樣好。老種相公當年借刀殺人,忽悠李元昊殺了手下最得力的大將野利兄弟,章楶則把情報工作做到了戰爭的最核心位置——敵人的前線指揮部裏。
內線說,阿埋、妹勒等人在天都山的錫斡井。一來覺得很隱蔽;二來覺得自己很能打,他們身邊帶的人很少,機不可失,正是時候。
章楶沒猶豫,幾乎是立即就下令集合,出兵偷襲了。與之前不同,這次他沒有交代任何作戰細節,只有一個要求——快!有多快就多快,斬首行動必須一擊必中,如果慢了的話,不是說能不能順利殺人,就算殺完了人也跑不回來。
阿埋、妹勒身邊沒多少人,不代表天都山周邊人少。那是西夏的最前沿也是最重要的防線,絕對是重兵駐守,只要稍微耽擱立即就是重兵合圍。
那時遠離大後方,全軍只有1萬人,就算岳飛提前出生二十年,也別想把人帶回來。
說幹就幹,1萬精騎分成6路,悄悄溜過邊境線,向天都山掩了過去。話說這條路雖然是出國了,可是宋朝的大兵們還是很熟悉的。
天都山在李元昊時期不是一般的牛,李元昊把皇宮建在了這裏,二姨太被安置在這裏,每天每夜地泡在這裏,總之這裏是西夏集神聖、莊嚴、妖媚、糜爛於一體的集成地,不論哪一種都不許靠近不容侵犯。
可惜他的後人不止一次地丟了這座禦花園,最慘的一次被宋朝的軍神級大太監李憲帶兵殺了上去,一把火燒成了一片白地。依照宋朝人的傳統,收兵之後一路上的經過、地圖都詳細記錄歸檔存根,成了每一個西北將官的必修課。
所以道兒是很熟的,尤其是還有折可適這個在血統上很標準的黨項人,實際上他幾乎每年都回老家探親,每次都殺得全身血淋淋的。次數多了,還擔心迷路嗎?
神不知鬼不覺地摸上了天都山,繞過一個個明樁暗樁,折可適、郭成順利抵達了錫斡井。遠遠地望過去,阿埋、妹勒的帳篷裏篝火旺盛、人影晃動,很明顯在進行冬天裏男人最愛的社交活動——烤肉喝酒。宋軍一見火冒三丈,士可忍孰不可忍,沖上去捆翻丫的!
嵬名阿埋、妹勒,這兩個有理想有實力一直在盼望春天的西夏主將就是這樣變成宋軍的俘虜的,直到被抓住的那一刻,他們都沒法相信這是事實,不是怕,實在是太冤了。
天都山沸騰了,6路宋軍各有任務,阿埋、妹勒落網的同時,仁多保忠也被襲擊了。他的運氣比較好,繼承了他父親仁多零丁兇殘謹慎的秉性,他的駐地稍微比阿埋的後移了些,這點平時不顯眼的距離救了他的命。當李忠傑發起攻擊時,這人的反應超快,一邊把身邊的親兵往前派,一邊掉頭就跑。
等李忠傑把他的部下都殺光後,發現他跑得太遠了,已經沒法追上。
接下來的事是對宋軍最大的考驗,天都山周邊的西夏重兵迅速合圍,快得讓宋軍稍微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普通士兵什麽樣就不說了,連主將折可適的戰馬都因為勞累過度沒法再跑。危急中郭成要把馬讓給他,要折可適突圍,他來斷後。
折可適明白,這是要舍一保一了,他無論如何都不同意,要死就死在一起。這是個英明的決定,是宋軍和西夏兵在本質上的區別。當折可適下這個決心時,他的士兵們瘋狂了,全軍在千裏奔襲之後展開決戰,戰鬥的結果讓人無法置信。
在理論上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事變成了事實,他們在天都山擊敗了西夏人數倍於己的駐軍,押著嵬名阿埋、妹勒沖出重圍,重新長途行軍,返回了宋朝邊境。這還只是一部分,他們還帶回來3000多名俘虜、10多萬頭牛羊,外加一個西夏公主!
這樣的戰績讓人無言以對,用最簡單的數字說話,假設宋軍1萬名騎兵滿員都在,也是每三個人押著一個俘虜外加趕著30只牛羊趕路,這樣的編制居然回到了本國國境,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只有一個答案,宋軍和西夏兵在本質上的區別。
近百年的宋、夏戰爭中,宋軍無論處於怎樣的劣勢,都會戰鬥到最後一刻。哪怕全軍覆沒,基本上也能拉上同等數量的敵人墊背;反觀西夏兵,他們是五代十國時期中原部隊的翻版。
一群土匪兵,打贏不打輸。贏了,他們玩命地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輸了,立即是一盤散沙只顧自己逃命,什麽榮譽了、主將安危了都是笑話。十幾年前仁多零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帶著全建制的部隊走在行軍途中,遇到突襲說死就死了,除了宋軍當時的決心、斬首欲望之外,西夏軍隊的缺陷也是主要原因。
總之一句話,在這段歷史裏,拋開感情談實際,宋、遼、金、西夏、蒙古各國軍隊中唯有西夏人讓人看不起。其他國家沒器械有勇氣,沒戰力有紀律,沒計謀有決心,唯有他們,是戰力低下不講信用朝秦暮楚唯利是圖尤其軍紀渙散的一個。
要說它為什麽能長期生存著,唯有一個原因——牛皮癬性質。藏在一片窮山惡水裏,打它沒油水,它打完了又躲回去,全部的國史就在重覆這個過程,熬垮了宋朝磨金國,耗死了金國磨蒙古,直到徹底惹火了成吉思汗才把它在地球上抹平。
只留下幾座孤零零的叫西夏王陵的黏土堆,證明它曾經存在過。
說遠了,回到這次斬首行動成功後,宋朝方面不用說了,一系列的慶功受獎,哲宗在紫宸殿升座,提升章楶為樞密院直學士、龍圖閣端明殿學士,進階中太夫。折可適、郭成等邊官將士各有封賞。
重點說的是西夏方面,大敗之後的反應實在是太精彩了。在宋朝的史書裏,只是記載了四個字——“夏主震駭”。
這實在是太春秋了,就算簡潔也沒這麽概括的。把舊黨寫的垃圾扔到一邊,看看西夏發生了什麽事,才會知道這場勝利帶來了什麽。
它改變了一個王朝。
天都山被偷襲,嵬名阿埋、妹勒被俘虜,仁多保忠被擊敗,這意味著西夏都城興慶府外圍最近的一條防線也崩潰了。
火終於燒到了西夏上層的眉毛底下,各個靠搶劫發財生活的黨項大佬都慌了,他們擁向皇宮,向梁氏要說法。到了之後發現,梁氏正火冒三丈地向遼國要說法。
她是徹底什麽都不在乎了,生死關頭本性勃發,什麽是貴族、什麽是臉面、什麽是智慧,在她這兒統統消失不見。說來也是,發跡靠通奸、致富靠搶劫,這樣的生活方式怎麽能培育出聰明優雅懂得分寸的腦子呢?
梁氏不去思考局勢為什麽變得這樣惡劣、她自己是不是搞錯了什麽事,而是把危機轉嫁到遼國的身上。她一連三次向遼國求援,要求遼國向宋朝施壓要求出兵要求糧草要求……沒完沒了地要求,根本不去想遼國會有什麽感覺。
易地而處就對了,如果是遼國打了敗仗,實力受損,向附屬各小國施壓要這要那很正常,這時憑什麽上級聽下級的話?輸得傾家蕩產還要向強盜世家伸手要錢,腦子被門框夾得不輕啊。
遼國皇帝沒理她。
這已經很客氣了,至少沒趁火打劫。梁氏卻更加憤怒了,面對她的請求,遼國居然不予理睬,這簡直太傷人了,太不把她放在眼裏了。憤怒中她習慣性地口吐蓮花,在各種場合問候了遼國皇帝的人品……事情簡單了,遼國皇帝很快就知道了這些,他想了想,這個女人真極品,得給她點賞賜。
在第二年春天快到時,一隊遼國騎兵穿越大漠走進了興慶府,給梁氏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一杯酒。這杯酒放在梁氏面前時,她徹底地呆住了。不遠千裏帶來了這東西,只有一種可能。
酒裏有毒。
可是在西夏國內,毒死她這個掌權的皇太後,實在太天方夜譚了吧!她想反抗、想拒絕,卻發現什麽都變了。連她的兒子李乾順都恨不得她早死,這樣他才能有真正的皇權,才能把西夏從這群既瘋又蠢的梁家人手裏解救出來。
梁氏被毒死了。在她身後,李乾順一邊向遼國人示好,請求與遼國通婚;一邊向宋朝示好,賭咒發誓他親政了一定當個超級乖寶寶;一邊把屠刀砍向了梁氏家族,和他們的同黨。
西夏改天換地了,主動權掌握在宋朝的手裏。局勢從來沒有這麽有利過。漠視遼國的威脅、處在崩潰邊緣的西夏,宋軍連戰連捷,握著這樣滿把的好牌,誰都知道要怎樣打吧。
把戰爭進行下去,就算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毀滅西夏,也要乘勝追擊進一步削弱它,讓它再也沒法給宋朝添亂。
理論與現實差得很遠,宋朝居然答應了西夏的求和。兩國的關系迅速回到了從前的老路上,西夏卑躬屈膝當孫子,宋朝每年給孫子送出大筆壓歲錢。
郁悶啊,連年血戰,章楶等前線將士耗盡了心血,可以說把西夏國的喉嚨卡得死死的送到開封城裏,只要大佬們肯為民族為安危為仇恨舉起刀來,隨手揮下去,西夏就別想好。就算不能滅國,至少能逼著李乾順修改合同,把歲賜去掉。
可是,現實居然是走上了老路!除了向前方緩慢推進了堡壘所占據的土地外,什麽都沒有得到。如此結果真讓人費解,宋朝當初何必要開戰,何必把戰爭打到這個規模!
史書裏給出的官方理由是沒錢了。
說到錢,這是宋朝的生存命脈,更是1000多年來研究、喜歡宋史的人掛在嘴邊的話題。宋朝有多少錢,各個時期有多少,每一仗花了多少錢都是說不清還必須說、找證據卻沒證據的東西。
為什麽會沒證據呢?《宋史》裏食貨志等欄目裏有很詳細的記錄嘛,還有《長編》等文獻裏各時期的君臣對話、奏章都有據可查,流雲你怎麽敢亂說話?!
小心亂講被雷劈。
但是誰能告訴我下面這個關於錢的問題呢?宋朝的錢從仁宗時代就一直告急,到了英宗達到最窮,進入神宗之後突然暴富,可是官方記載,到哲宗時又沒了。
高滔滔前九年的折騰,不創新只廢除,不經營只花費,的確讓宋朝的家底空了。章惇努力恢覆新法,可是局面一直沒達到熙豐、元豐時期的水平,又打了不少的仗,從理論上講,舊黨寫的官方記錄似乎沒有錯,真的是沒錢了。
那麽哲宗之後的神奇皇帝徽宗,他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無所不為,把開封城當成後花園,把整個宋朝當成玩具加工店,蔡京都喊出了“豐亨豫大”這四個字,他的錢是從哪兒來的?
只有兩個方面。一是蔡京等人的能量超強,一邊在宋朝全境刮地皮,邊刮邊玩,供養著整個上層建築空前的糜爛生活。這是主流說法,可是按照主流們的記載,宋朝民間的地皮早就被王安石、章惇刮到地核了,根本一點油水都沒剩下,這是變法派的最大罪證,不容更改的。
前後矛盾,哪個準?總不能一種罪殺兩條命吧。
第二個可能是宋神宗的錢流傳了下來。宋朝的官方記錄是相當的混亂,在主流說法之外有各種版本的坊間傳說,其中就有神宗新政產生的金錢一直到北宋滅亡還有餘存。
那麽到徽宗時還有,哲宗時怎麽就空了呢?
既然發動了這麽大規模的戰爭,連遼國都得罪了,在大好形勢下怎麽會輕易就放棄了呢?一定是有原因的,原因絕對不是錢!
那只是一個掩蓋、一塊遮羞布而已,用來擋著一個個不足為外人道的醜聞。而年輕的哲宗皇帝就生活在這些醜聞裏,耗盡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醜聞之一,哲宗的婚姻。
話說這世上為什麽要分出男、女兩種人呢?各種答案都有,流雲的看法是,這是上帝為了阻止男人變成新的上帝,給男人下一個套兒。這個手腳做下後,男人們的生活就徹底變樣了,至少北宋男性的皇帝們,被女性的皇後、太後們不斷地折磨。
要命的還是總用一種手段。
當年劉娥給仁宗包辦了次婚姻,結果很不幸福;高滔滔有樣學樣,也按照自己的喜好給哲宗娶了個老婆,這件事從開始到結局就是個鬧劇,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可思議。
第一,選人。
皇後是一國之母,與皇帝為一體,何等的崇高尊貴,選誰來當,簡直是件天大的事。高滔滔也真的很重視了,她命令在京各級官僚家庭都要把適齡女孩兒的名單資料上報,由她率領的以各大宰執人員組成的核審團挨個挑選。
忙了大半年,終於有一位女孩兒殺出重圍,站在了命運之巔。這位女孩兒真是太出色了,首先她長得好,花容月貌;其次她品德好,貞潔賢淑;最後她出身好,是已故軍方第一人,戰功卓著的樞密使狄青的孫女。
這好那好,可惜高滔滔看不上。她以一個女人的直覺第一瞬間發現了問題,這個女孩兒無論如何不能當皇後,當了肯定天下大亂。
因為實在是太彪悍了,這位狄小姐居然有三個媽媽。分別是狄青長子狄諮的夫人、狄青次子狄詠的夫人、狄詠的妾。
有點亂,說白了也簡單,她是庶出的,最後那位妾才是她的親媽。這種社會地位讓她出生就很郁悶,被虐待後老爸一時心軟把她送給大伯去撫養。
這樣的情節一般來說對老年婦女很有殺傷力,如果女孩兒再長得柔弱婉約些,簡直就是她們的寵膩掌中寶。可惜這對高滔滔無效。高老太婆第一時間就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媽媽多,等於外戚多,等於對皇家權力的侵犯,後患無窮啊。作為對皇家權力正在進行時的侵犯者本人來說,這實在是太讓她敏感了。於是她下令,這次選的作廢,重新再選。
這一次她調整了選人的標準,給出了明確的條件——出身要低,家庭要小,為人要低調。只有這樣的孩子才好管理,才不會造反。
三個月之後,人選出來了。完全符合她的要求,女孩兒姓孟,爺爺是已故馬軍都虞侯孟元,外公是非常罕見的被新、舊兩黨共同鄙視的王廣淵。
王廣淵沒文憑,官卻當得不小,原因很簡單,他是高滔滔丈夫宋英宗的貼心人,鑒於宋英宗本人完全被高滔滔徹底貼心了,於是貼心數值被無限延伸,薪火相傳,孟家的女孩兒讓高滔滔很放心。
元祐七年五月十六日,哲宗大婚。這個婚禮簡直處處透著詭異,在舊黨這些號稱最正宗的儒學家的主執下,簡直不倫不類。
先是規格超高,高滔滔把整套宰執班子都派了出去,充當婚禮主持。首相呂大防任奉迎使、司徒韓忠彥任副使;太尉蘇頌任發冊使、王巖叟任副使;次相蘇轍為告期使、皇叔趙宗景為副使。此外像梁燾、劉安世這些人也都集體參與,各管一攤。
規格是真的很高了,可是婚禮舉行當天,堂堂的皇帝大婚,居然沒有鼓樂班子。
呂大防等人集體討論,引經據典,說這一天舉行大婚,就是不能有音樂鬧場。至於為什麽,一箱子一箱子的古書會砸過來,念整整一年的可能都有。
對此高滔滔服了,這票大臣們什麽事都敢跟她叫板,實在是惹不起他們。她想了想,沒音樂顯然是太寒酸了,可是有音樂婚禮會變成辯論大會場。怎麽辦呢,她想了個好辦法,《長編》記載,欽聖(高老太婆尊稱)雲:“更休與他宰執們理會,但自安排著。”
她在宣德門裏邊隱藏了一個皇家樂坊小隊,等迎親的轎子進皇城了,就開始吹奏……這是什麽事啊,真的是明媒正娶的女孩兒嗎?貌似只有古代二嫁三嫁時的女人,才會偃旗息鼓地進夫家吧。
更加奇怪的是結婚的這一天。
五月十六日,道教認為這一天是天地合日,人間的夫妻要分房睡,不然會折損壽數。這樣有害,為什麽哲宗大婚的日子非得選在這一天呢?
是不知道?開玩笑,京師什麽人沒有,會出這種錯?不說別人,哲宗的親媽朱太妃沈默了一輩子,唯獨這件事不幹了,她找到高滔滔,說為孩子著想,這一天實在不合適。
她不說還好,說了高滔滔立即板起了臉。我堂堂大宋以儒教立國,道教的東西不見於正規典籍,不足為信,就定在這一天了。
……不知道她這句話讓她爺爺宋真宗聽了會作何感想,老子當年萬裏迢迢滿地球地拜神仙,道教裏認了十七八輩子的親了,居然敢說不足為信。
聯想到孟家女孩兒後來和哲宗的婚姻狀況、哲宗的身體狀況,高滔滔真的是說得好,做得更好!不管怎樣說,高滔滔又一次如願以償了。她費盡了心思在全國範圍內選出了這麽一位稱心如意的好孫媳婦,真是大功一件,必須選個日子去太廟舉行大禮,告慰祖先。
那一天盛況空前,當代文壇泰鬥不世出的文豪蘇軾作鹵簿使,引導聖駕出宮到太廟。行進途中萬眾矚目,神聖無比、莊嚴無比、高貴特權無比的皇帝儀仗隊突然間亂了。一輛赭紅傘蓋犢車、一輛青蓋犢車為首,十多輛車子斜刺裏出現,強行插入隊伍裏。
誰這麽大膽呢?
新媳婦兒閃亮登場了……
這是孟皇後一生無數個傳奇橋段的開端,作為兩宋300餘年裏命運最波折起伏最跌宕由低到高、由高到低、再低再高、幸免於難、遷徙萬裏、力挽狂瀾、福壽始老的女性,她的人生真是太豐富多彩了。
用高滔滔的話來說,就是:“斯人賢淑,惜福薄耳!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這是被舊黨史書稱作女中堯舜的人說出來的,來證明偉大的高太皇太後簡直有鬼神莫測之機、遠照國家命運的智慧。
好玩的是,你是給孫子挑媳婦的,明知道她福薄,還挑她幹什麽?是玩這個苦命的小女孩兒,還是玩你自己的孫子啊?
真是活見鬼。
不過這也符合最初時海選的目的,就是要選個小戶人家的孩子,啥也不懂才好,才能隨便指使、有效教育。這時新皇後開場就擺了個大烏龍,成心給皇帝拆臺,高滔滔你看著辦吧。
高滔滔不管,她在大半年之後就很著急地去死了,對哲宗的這場婚姻,她的立場和國政一樣。管它後面如何,我活著時按我喜歡的去做就好了,我死之後,即使洪水滔天,與我何幹?
孟皇後就是這樣進入的後宮,一個沒有根基偶然發達的中層幹部家庭出身的女孩兒,突然間住進了天字第一號的大宅門裏,光是這個大前提就註定了她最初的命運。
她不適應。
沒人能適應,或許有人會說,在她之前宋朝有一位出身更低的女人,那人爬上了令人目眩的高度,曾經統治宋朝10多年,開創了仁宗盛世的前期。對,劉娥。劉娥能行,為什麽孟氏不行?
要註意,劉娥開始也是失敗的,被真宗趙恒府裏的奶娘暗算,告到了宋太宗那裏,把她趕出了王府。她在趙恒的親信家裏一住近十年,每天看書識字重塑身心,才變成了一個合格的政府管理員。
以劉娥之才,都得經過那樣的苦難,孟氏憑什麽順利成功?
沒多久,她就演砸了。
最初時的生活她還適應,哲宗和她走得很近,他有良好的教養、清秀的面貌,哪一點都能讓她覺得安寧妥帖。很快的,她覺得幸福來臨了。
她懷孕了,給哲宗生了個小公主。這是哲宗第一個孩子,他很喜愛。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孟皇後覺得自己適應了,這和她之前的生活沒多大的區別。
可惜,這是她唯一改變命運的時機,被她白白地錯過。她不懂,夫妻之間從最初的新鮮到淡漠到厭倦是很快的,尤其男人的身份越高,這個過程就會越快。她得展示魅力,必須得展示魅力,才能把哲宗緊緊地拴在身邊。
因為後宮女性無數,到處都隱藏著她的敵人。
敵人出現了,是一個姓劉的婕妤,她把哲宗牢牢地迷住了,以至於孟皇後一個多月都見不到哲宗一面。這讓她實在太難受了,要命的是難受之餘,她想不出半點辦法來應對。
這就奇怪了,一個女人怎麽可以沒有辦法對付自己的同類,另一個女人呢?何況她是皇後,擁有後宮至高無上的權力;更何況她的對手實在是太沒成色了,哪一點都比她差得天高地遠。
孟皇後出身中層家庭,劉婕妤的出身根本找不著,甚至有傳說她是之前皇宮全城征集奶娘中的中選者;孟皇後沒有高深文化,劉婕妤大字不識;孟皇後沒有大宅門女性應有的層次深度,劉婕妤成天嬉笑跳脫,往好裏說是明艷動人,難聽些就是一個村姑本色。
孟皇後比哲宗大三歲,劉婕妤官方生年在公元1079年,小哲宗三歲,可是以此推斷,1089年尋乳婢時她才11歲,根本構不成勾引皇帝的條件。如果她的出身是準的,那麽她比哲宗大的應該不止三歲。
種種對比,怎麽看劉婕妤都死定了。可要命的是,孟皇後就是不知道怎麽出招。她沒在這種程度的宅門裏生活過,她的親人也達不到這個層面,別說是怎樣主動攻擊,連被動應戰都狼狽不堪。
在這期間發生了兩件事,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件,某天孟皇後率後宮嬪妃去景靈宮朝拜祭祀,禮畢後皇後就座,各嬪妃按階次站在皇後身旁。這是禮儀規矩。而劉婕妤一個人站在了門簾旁邊,背對著皇後。
這是大不敬,孟氏完全可以拿出皇後的職權貶她、罰她,甚至交給宗室公開處理她。這是在祭祀場所,面對的是列祖列宗。
多好的機會,她呆楞楞地坐在那兒不知所措。只有她的使女陳迎兒看不下去,站出來呵斥劉婕妤,但對方充耳不聞,不理不睬。
第二件,某次冬至日,後宮嬪妃去向太後宮裏請安。孟氏以皇後之尊,坐的椅子是黑紅相間的錦緞飾以金帶,別的嬪妃一律平常。劉婕妤來了,一看大不高興,命人換了一套和皇後一樣的座椅。這時怎麽辦,簡直是欺負到頭頂上來了,半點顧忌都沒有。
其實孟氏應該高興,這讓劉婕妤送上門來找抽。她都不用自己動手,直接報告給向太後,神宗的大老婆自然給她出氣。這樣無論把劉婕妤搞得多慘,哲宗都說不出話來。
他敢不敬嫡母?!
可惜的是,孟氏的呆呆癥再次發作,她又一次不知所措了。處理的辦法是:下邊人故意使壞,先是高叫一聲太後駕到,全體起立迎接,趁機悄悄地撤走了劉婕妤的座椅,等大家落座時,閃了她一跟頭。
全場哄笑,劉婕妤哭著走了,向哲宗大訴不平,引起對孟氏的更多惡感……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這時的孟氏在面對挑戰面對希冀時什麽辦法都沒有,都是底下人自動跳出來幫她出氣。
這有點讓人小感動,可恨的是,正是這一點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劇。
事情開始時仍然發源於孟氏的呆呆癥,這女孩兒不知是不是先天有些問題,一旦遇上點什麽事,立即就大腦短路,暫停工作。
這一次是她的女兒病了,禦藥院等正規部門治了很多次,都沒什麽效果,她立即亂了,不知怎麽辦好。其實很簡單,皇家的禦醫不是萬能的,像從前仁宗皇帝的病就是由一位長公主用偏方治好的,這時沒效果,就該講給丈夫聽,讓哲宗想辦法,滿開封城、遍天下地找醫生,這才是正路。
她沒有,她只是呆呆地坐著,讓自己流眼淚心口疼,似乎這樣她女兒就會好些。
這時神秘幫手A出現,她姐姐拿著一張輕飄飄的黃紙走來。“妹妹,你還認識這個嗎?”孟皇後一見,立即心驚膽戰。
這東西她印象深刻,在她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次重病,各種醫療手段都無效,就是它治好的。不過此時此地見到它,只會讓她害怕,半點驚喜都沒有。
因為這是符箓。
符箓是中國道教的特產,是用朱砂等特殊材料為墨,畫在黃紙上的符號。不同的符號有不同的用途,其中有捉鬼用的,有治病用的。用來治病的,要燒成灰化在水裏給病人喝,據說非常靈驗。
可是符咒太敏感了,在古代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救人,而是害人。所以命越是值錢的人家越是離這東西遠遠的,比如說皇宮、皇帝。孟氏這時突然間見到姐姐把這東西亮了出來,馬上就嚇壞了。她一把奪了過來,交給手下人藏好,同時警告老姐,這是違禁品,宮裏絕對不許出現,為了大家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實事求是地說,梁氏這條命令真的是集歹毒、突然於一身,在全盤崩潰時用出來,絕對出人意料。而且目標明確理智,以鎮戎軍的規模,哪怕是逃命中的20多萬人,它也擋不住。
歷史證明梁氏都料準了,章楶手邊所有的底牌都押在了平夏城一線,13天的攻防對抗結束後,他已經手無寸鐵,甚至西北四路都處於虛脫狀態,無論梁氏返回身攻打哪裏,基本上都會得逞。
可是打仗是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考驗,不是說誰戰力超強智謀高深就一定能贏,有時雙方比的不只是這些,更重要的是人品。
等西夏大兵們千辛萬苦不顧一切地趕到鎮戎軍城下時,天氣又變了,這次不是大風,而是下起了漫天大雪。沒糧沒草沒帳篷……來回地跑還得繼續跑,面對這些誰都發抖,很大一部分西夏兵決定不玩了,他們選擇了直接凍死。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以西夏徹底失敗告終,30萬大軍能活著回去的不足一半。梁氏怕了,全黨項族都怕了,損失只是一方面,更可怕的是宋朝接下來的報覆。
這種情況下,再來一次五路伐西夏,黨項人不如直接去自殺。
危急中,能用的招數西夏人都用上了。向遼國人乞兵,申請國際援助;在宋、夏邊境上全面戒嚴,所有州城挖地窖,把糧食藏地底下去;邊境地區的游牧人內遷,來不及藏的東西都毀掉。
堅壁清野,配合著馬上就到的寒冬,希望能把宋朝人擋住。
這只是一方面,西夏人裏一部分被打怕了,想的全是怎麽防守保命。另有一些人很興奮,他們認為機遇到了。李元昊的嫡系嵬名氏族,他們被後黨壓制好幾十年了,梁氏的失敗哪怕拖著西夏國力一起下水,都讓他們高興。
趁此機會收回軍權,打幾個漂亮仗,黨項皇族會就此翻身。
執行這個計劃的是嵬名阿埋、妹勒等實力派戰將,為了加大籌碼,他們又拉了一個名門之後——當年仁多零丁的兒子——仁多保忠。他們主動請命,帶人駐紮到天都山,頂在了西夏防線的最前端。打算好好練一冬天的兵,到春天了再發動攻勢。
理論上這又是一個完美的攻守計劃,怎麽看都至少能讓西夏渡過眼前的難關吧。這也是整個西夏國的共識,他們認為,最保守的計算,眼前的這個冬天還是安全的。
可惜的是,他們的對手是章楶。這人守的時候能讓西夏人掉進大坑裏,他進攻時更讓敵人做夢都想不到。平夏城之戰結束後一個月,西北徹底進入了嚴冬氣候,農歷十一月中下旬,冰冷的荒原上是所有生命的墓場,連耗子都躲到地洞裏了,宋朝西北涇原路帥司裏卻是人頭攢動。
章楶命令,四路選將,精中選精,集結1萬人,全騎兵兵種,由折可適、郭成、李忠傑等人率領,出去幹票大買賣。
這票買賣是北宋史上獨一無二的創舉,在此之前,宋朝有過兩代戰績輝煌的將軍群落,分別是建國初期和神宗時期。
縱觀名將,如建國前夕五代時殘留的名將如符彥卿,建國中的傳奇名將如潘美,神宗時立功西域開疆拓土的王韶等人盡管各有所長,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戰績,可這時章楶要幹的事是他們不敢做、甚至都不敢想的。
章楶徹底違背了軍事常識、自己兵種天賦上的缺陷,他在數九寒冬的天氣裏,派出宋朝的騎兵,千裏奔襲跨越凍土冰原,殺上天都山,給駐守在那裏的西夏主將以毀滅性的打擊。
命令折可適等人輕裝簡騎,各自率領數千騎兵,具體細節自己去想,目標是天都山上的嵬名阿埋、妹勒、仁多保忠。這三個人是西夏僅存的名將,是西夏的信心來源,不是打算來年春天時大舉出兵挽回顏面嗎?章楶決定就在這個冬天裏把這三個人都幹掉,讓西夏徹底落魄喪膽。
計劃很瘋狂,實施時加倍地小心。為了成功,章楶動用了他長期以來創立的諜報網,在這一點上,他幾乎做得和種世衡一樣好。老種相公當年借刀殺人,忽悠李元昊殺了手下最得力的大將野利兄弟,章楶則把情報工作做到了戰爭的最核心位置——敵人的前線指揮部裏。
內線說,阿埋、妹勒等人在天都山的錫斡井。一來覺得很隱蔽;二來覺得自己很能打,他們身邊帶的人很少,機不可失,正是時候。
章楶沒猶豫,幾乎是立即就下令集合,出兵偷襲了。與之前不同,這次他沒有交代任何作戰細節,只有一個要求——快!有多快就多快,斬首行動必須一擊必中,如果慢了的話,不是說能不能順利殺人,就算殺完了人也跑不回來。
阿埋、妹勒身邊沒多少人,不代表天都山周邊人少。那是西夏的最前沿也是最重要的防線,絕對是重兵駐守,只要稍微耽擱立即就是重兵合圍。
那時遠離大後方,全軍只有1萬人,就算岳飛提前出生二十年,也別想把人帶回來。
說幹就幹,1萬精騎分成6路,悄悄溜過邊境線,向天都山掩了過去。話說這條路雖然是出國了,可是宋朝的大兵們還是很熟悉的。
天都山在李元昊時期不是一般的牛,李元昊把皇宮建在了這裏,二姨太被安置在這裏,每天每夜地泡在這裏,總之這裏是西夏集神聖、莊嚴、妖媚、糜爛於一體的集成地,不論哪一種都不許靠近不容侵犯。
可惜他的後人不止一次地丟了這座禦花園,最慘的一次被宋朝的軍神級大太監李憲帶兵殺了上去,一把火燒成了一片白地。依照宋朝人的傳統,收兵之後一路上的經過、地圖都詳細記錄歸檔存根,成了每一個西北將官的必修課。
所以道兒是很熟的,尤其是還有折可適這個在血統上很標準的黨項人,實際上他幾乎每年都回老家探親,每次都殺得全身血淋淋的。次數多了,還擔心迷路嗎?
神不知鬼不覺地摸上了天都山,繞過一個個明樁暗樁,折可適、郭成順利抵達了錫斡井。遠遠地望過去,阿埋、妹勒的帳篷裏篝火旺盛、人影晃動,很明顯在進行冬天裏男人最愛的社交活動——烤肉喝酒。宋軍一見火冒三丈,士可忍孰不可忍,沖上去捆翻丫的!
嵬名阿埋、妹勒,這兩個有理想有實力一直在盼望春天的西夏主將就是這樣變成宋軍的俘虜的,直到被抓住的那一刻,他們都沒法相信這是事實,不是怕,實在是太冤了。
天都山沸騰了,6路宋軍各有任務,阿埋、妹勒落網的同時,仁多保忠也被襲擊了。他的運氣比較好,繼承了他父親仁多零丁兇殘謹慎的秉性,他的駐地稍微比阿埋的後移了些,這點平時不顯眼的距離救了他的命。當李忠傑發起攻擊時,這人的反應超快,一邊把身邊的親兵往前派,一邊掉頭就跑。
等李忠傑把他的部下都殺光後,發現他跑得太遠了,已經沒法追上。
接下來的事是對宋軍最大的考驗,天都山周邊的西夏重兵迅速合圍,快得讓宋軍稍微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普通士兵什麽樣就不說了,連主將折可適的戰馬都因為勞累過度沒法再跑。危急中郭成要把馬讓給他,要折可適突圍,他來斷後。
折可適明白,這是要舍一保一了,他無論如何都不同意,要死就死在一起。這是個英明的決定,是宋軍和西夏兵在本質上的區別。當折可適下這個決心時,他的士兵們瘋狂了,全軍在千裏奔襲之後展開決戰,戰鬥的結果讓人無法置信。
在理論上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事變成了事實,他們在天都山擊敗了西夏人數倍於己的駐軍,押著嵬名阿埋、妹勒沖出重圍,重新長途行軍,返回了宋朝邊境。這還只是一部分,他們還帶回來3000多名俘虜、10多萬頭牛羊,外加一個西夏公主!
這樣的戰績讓人無言以對,用最簡單的數字說話,假設宋軍1萬名騎兵滿員都在,也是每三個人押著一個俘虜外加趕著30只牛羊趕路,這樣的編制居然回到了本國國境,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只有一個答案,宋軍和西夏兵在本質上的區別。
近百年的宋、夏戰爭中,宋軍無論處於怎樣的劣勢,都會戰鬥到最後一刻。哪怕全軍覆沒,基本上也能拉上同等數量的敵人墊背;反觀西夏兵,他們是五代十國時期中原部隊的翻版。
一群土匪兵,打贏不打輸。贏了,他們玩命地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輸了,立即是一盤散沙只顧自己逃命,什麽榮譽了、主將安危了都是笑話。十幾年前仁多零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帶著全建制的部隊走在行軍途中,遇到突襲說死就死了,除了宋軍當時的決心、斬首欲望之外,西夏軍隊的缺陷也是主要原因。
總之一句話,在這段歷史裏,拋開感情談實際,宋、遼、金、西夏、蒙古各國軍隊中唯有西夏人讓人看不起。其他國家沒器械有勇氣,沒戰力有紀律,沒計謀有決心,唯有他們,是戰力低下不講信用朝秦暮楚唯利是圖尤其軍紀渙散的一個。
要說它為什麽能長期生存著,唯有一個原因——牛皮癬性質。藏在一片窮山惡水裏,打它沒油水,它打完了又躲回去,全部的國史就在重覆這個過程,熬垮了宋朝磨金國,耗死了金國磨蒙古,直到徹底惹火了成吉思汗才把它在地球上抹平。
只留下幾座孤零零的叫西夏王陵的黏土堆,證明它曾經存在過。
說遠了,回到這次斬首行動成功後,宋朝方面不用說了,一系列的慶功受獎,哲宗在紫宸殿升座,提升章楶為樞密院直學士、龍圖閣端明殿學士,進階中太夫。折可適、郭成等邊官將士各有封賞。
重點說的是西夏方面,大敗之後的反應實在是太精彩了。在宋朝的史書裏,只是記載了四個字——“夏主震駭”。
這實在是太春秋了,就算簡潔也沒這麽概括的。把舊黨寫的垃圾扔到一邊,看看西夏發生了什麽事,才會知道這場勝利帶來了什麽。
它改變了一個王朝。
天都山被偷襲,嵬名阿埋、妹勒被俘虜,仁多保忠被擊敗,這意味著西夏都城興慶府外圍最近的一條防線也崩潰了。
火終於燒到了西夏上層的眉毛底下,各個靠搶劫發財生活的黨項大佬都慌了,他們擁向皇宮,向梁氏要說法。到了之後發現,梁氏正火冒三丈地向遼國要說法。
她是徹底什麽都不在乎了,生死關頭本性勃發,什麽是貴族、什麽是臉面、什麽是智慧,在她這兒統統消失不見。說來也是,發跡靠通奸、致富靠搶劫,這樣的生活方式怎麽能培育出聰明優雅懂得分寸的腦子呢?
梁氏不去思考局勢為什麽變得這樣惡劣、她自己是不是搞錯了什麽事,而是把危機轉嫁到遼國的身上。她一連三次向遼國求援,要求遼國向宋朝施壓要求出兵要求糧草要求……沒完沒了地要求,根本不去想遼國會有什麽感覺。
易地而處就對了,如果是遼國打了敗仗,實力受損,向附屬各小國施壓要這要那很正常,這時憑什麽上級聽下級的話?輸得傾家蕩產還要向強盜世家伸手要錢,腦子被門框夾得不輕啊。
遼國皇帝沒理她。
這已經很客氣了,至少沒趁火打劫。梁氏卻更加憤怒了,面對她的請求,遼國居然不予理睬,這簡直太傷人了,太不把她放在眼裏了。憤怒中她習慣性地口吐蓮花,在各種場合問候了遼國皇帝的人品……事情簡單了,遼國皇帝很快就知道了這些,他想了想,這個女人真極品,得給她點賞賜。
在第二年春天快到時,一隊遼國騎兵穿越大漠走進了興慶府,給梁氏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一杯酒。這杯酒放在梁氏面前時,她徹底地呆住了。不遠千裏帶來了這東西,只有一種可能。
酒裏有毒。
可是在西夏國內,毒死她這個掌權的皇太後,實在太天方夜譚了吧!她想反抗、想拒絕,卻發現什麽都變了。連她的兒子李乾順都恨不得她早死,這樣他才能有真正的皇權,才能把西夏從這群既瘋又蠢的梁家人手裏解救出來。
梁氏被毒死了。在她身後,李乾順一邊向遼國人示好,請求與遼國通婚;一邊向宋朝示好,賭咒發誓他親政了一定當個超級乖寶寶;一邊把屠刀砍向了梁氏家族,和他們的同黨。
西夏改天換地了,主動權掌握在宋朝的手裏。局勢從來沒有這麽有利過。漠視遼國的威脅、處在崩潰邊緣的西夏,宋軍連戰連捷,握著這樣滿把的好牌,誰都知道要怎樣打吧。
把戰爭進行下去,就算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毀滅西夏,也要乘勝追擊進一步削弱它,讓它再也沒法給宋朝添亂。
理論與現實差得很遠,宋朝居然答應了西夏的求和。兩國的關系迅速回到了從前的老路上,西夏卑躬屈膝當孫子,宋朝每年給孫子送出大筆壓歲錢。
郁悶啊,連年血戰,章楶等前線將士耗盡了心血,可以說把西夏國的喉嚨卡得死死的送到開封城裏,只要大佬們肯為民族為安危為仇恨舉起刀來,隨手揮下去,西夏就別想好。就算不能滅國,至少能逼著李乾順修改合同,把歲賜去掉。
可是,現實居然是走上了老路!除了向前方緩慢推進了堡壘所占據的土地外,什麽都沒有得到。如此結果真讓人費解,宋朝當初何必要開戰,何必把戰爭打到這個規模!
史書裏給出的官方理由是沒錢了。
說到錢,這是宋朝的生存命脈,更是1000多年來研究、喜歡宋史的人掛在嘴邊的話題。宋朝有多少錢,各個時期有多少,每一仗花了多少錢都是說不清還必須說、找證據卻沒證據的東西。
為什麽會沒證據呢?《宋史》裏食貨志等欄目裏有很詳細的記錄嘛,還有《長編》等文獻裏各時期的君臣對話、奏章都有據可查,流雲你怎麽敢亂說話?!
小心亂講被雷劈。
但是誰能告訴我下面這個關於錢的問題呢?宋朝的錢從仁宗時代就一直告急,到了英宗達到最窮,進入神宗之後突然暴富,可是官方記載,到哲宗時又沒了。
高滔滔前九年的折騰,不創新只廢除,不經營只花費,的確讓宋朝的家底空了。章惇努力恢覆新法,可是局面一直沒達到熙豐、元豐時期的水平,又打了不少的仗,從理論上講,舊黨寫的官方記錄似乎沒有錯,真的是沒錢了。
那麽哲宗之後的神奇皇帝徽宗,他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無所不為,把開封城當成後花園,把整個宋朝當成玩具加工店,蔡京都喊出了“豐亨豫大”這四個字,他的錢是從哪兒來的?
只有兩個方面。一是蔡京等人的能量超強,一邊在宋朝全境刮地皮,邊刮邊玩,供養著整個上層建築空前的糜爛生活。這是主流說法,可是按照主流們的記載,宋朝民間的地皮早就被王安石、章惇刮到地核了,根本一點油水都沒剩下,這是變法派的最大罪證,不容更改的。
前後矛盾,哪個準?總不能一種罪殺兩條命吧。
第二個可能是宋神宗的錢流傳了下來。宋朝的官方記錄是相當的混亂,在主流說法之外有各種版本的坊間傳說,其中就有神宗新政產生的金錢一直到北宋滅亡還有餘存。
那麽到徽宗時還有,哲宗時怎麽就空了呢?
既然發動了這麽大規模的戰爭,連遼國都得罪了,在大好形勢下怎麽會輕易就放棄了呢?一定是有原因的,原因絕對不是錢!
那只是一個掩蓋、一塊遮羞布而已,用來擋著一個個不足為外人道的醜聞。而年輕的哲宗皇帝就生活在這些醜聞裏,耗盡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醜聞之一,哲宗的婚姻。
話說這世上為什麽要分出男、女兩種人呢?各種答案都有,流雲的看法是,這是上帝為了阻止男人變成新的上帝,給男人下一個套兒。這個手腳做下後,男人們的生活就徹底變樣了,至少北宋男性的皇帝們,被女性的皇後、太後們不斷地折磨。
要命的還是總用一種手段。
當年劉娥給仁宗包辦了次婚姻,結果很不幸福;高滔滔有樣學樣,也按照自己的喜好給哲宗娶了個老婆,這件事從開始到結局就是個鬧劇,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可思議。
第一,選人。
皇後是一國之母,與皇帝為一體,何等的崇高尊貴,選誰來當,簡直是件天大的事。高滔滔也真的很重視了,她命令在京各級官僚家庭都要把適齡女孩兒的名單資料上報,由她率領的以各大宰執人員組成的核審團挨個挑選。
忙了大半年,終於有一位女孩兒殺出重圍,站在了命運之巔。這位女孩兒真是太出色了,首先她長得好,花容月貌;其次她品德好,貞潔賢淑;最後她出身好,是已故軍方第一人,戰功卓著的樞密使狄青的孫女。
這好那好,可惜高滔滔看不上。她以一個女人的直覺第一瞬間發現了問題,這個女孩兒無論如何不能當皇後,當了肯定天下大亂。
因為實在是太彪悍了,這位狄小姐居然有三個媽媽。分別是狄青長子狄諮的夫人、狄青次子狄詠的夫人、狄詠的妾。
有點亂,說白了也簡單,她是庶出的,最後那位妾才是她的親媽。這種社會地位讓她出生就很郁悶,被虐待後老爸一時心軟把她送給大伯去撫養。
這樣的情節一般來說對老年婦女很有殺傷力,如果女孩兒再長得柔弱婉約些,簡直就是她們的寵膩掌中寶。可惜這對高滔滔無效。高老太婆第一時間就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媽媽多,等於外戚多,等於對皇家權力的侵犯,後患無窮啊。作為對皇家權力正在進行時的侵犯者本人來說,這實在是太讓她敏感了。於是她下令,這次選的作廢,重新再選。
這一次她調整了選人的標準,給出了明確的條件——出身要低,家庭要小,為人要低調。只有這樣的孩子才好管理,才不會造反。
三個月之後,人選出來了。完全符合她的要求,女孩兒姓孟,爺爺是已故馬軍都虞侯孟元,外公是非常罕見的被新、舊兩黨共同鄙視的王廣淵。
王廣淵沒文憑,官卻當得不小,原因很簡單,他是高滔滔丈夫宋英宗的貼心人,鑒於宋英宗本人完全被高滔滔徹底貼心了,於是貼心數值被無限延伸,薪火相傳,孟家的女孩兒讓高滔滔很放心。
元祐七年五月十六日,哲宗大婚。這個婚禮簡直處處透著詭異,在舊黨這些號稱最正宗的儒學家的主執下,簡直不倫不類。
先是規格超高,高滔滔把整套宰執班子都派了出去,充當婚禮主持。首相呂大防任奉迎使、司徒韓忠彥任副使;太尉蘇頌任發冊使、王巖叟任副使;次相蘇轍為告期使、皇叔趙宗景為副使。此外像梁燾、劉安世這些人也都集體參與,各管一攤。
規格是真的很高了,可是婚禮舉行當天,堂堂的皇帝大婚,居然沒有鼓樂班子。
呂大防等人集體討論,引經據典,說這一天舉行大婚,就是不能有音樂鬧場。至於為什麽,一箱子一箱子的古書會砸過來,念整整一年的可能都有。
對此高滔滔服了,這票大臣們什麽事都敢跟她叫板,實在是惹不起他們。她想了想,沒音樂顯然是太寒酸了,可是有音樂婚禮會變成辯論大會場。怎麽辦呢,她想了個好辦法,《長編》記載,欽聖(高老太婆尊稱)雲:“更休與他宰執們理會,但自安排著。”
她在宣德門裏邊隱藏了一個皇家樂坊小隊,等迎親的轎子進皇城了,就開始吹奏……這是什麽事啊,真的是明媒正娶的女孩兒嗎?貌似只有古代二嫁三嫁時的女人,才會偃旗息鼓地進夫家吧。
更加奇怪的是結婚的這一天。
五月十六日,道教認為這一天是天地合日,人間的夫妻要分房睡,不然會折損壽數。這樣有害,為什麽哲宗大婚的日子非得選在這一天呢?
是不知道?開玩笑,京師什麽人沒有,會出這種錯?不說別人,哲宗的親媽朱太妃沈默了一輩子,唯獨這件事不幹了,她找到高滔滔,說為孩子著想,這一天實在不合適。
她不說還好,說了高滔滔立即板起了臉。我堂堂大宋以儒教立國,道教的東西不見於正規典籍,不足為信,就定在這一天了。
……不知道她這句話讓她爺爺宋真宗聽了會作何感想,老子當年萬裏迢迢滿地球地拜神仙,道教裏認了十七八輩子的親了,居然敢說不足為信。
聯想到孟家女孩兒後來和哲宗的婚姻狀況、哲宗的身體狀況,高滔滔真的是說得好,做得更好!不管怎樣說,高滔滔又一次如願以償了。她費盡了心思在全國範圍內選出了這麽一位稱心如意的好孫媳婦,真是大功一件,必須選個日子去太廟舉行大禮,告慰祖先。
那一天盛況空前,當代文壇泰鬥不世出的文豪蘇軾作鹵簿使,引導聖駕出宮到太廟。行進途中萬眾矚目,神聖無比、莊嚴無比、高貴特權無比的皇帝儀仗隊突然間亂了。一輛赭紅傘蓋犢車、一輛青蓋犢車為首,十多輛車子斜刺裏出現,強行插入隊伍裏。
誰這麽大膽呢?
新媳婦兒閃亮登場了……
這是孟皇後一生無數個傳奇橋段的開端,作為兩宋300餘年裏命運最波折起伏最跌宕由低到高、由高到低、再低再高、幸免於難、遷徙萬裏、力挽狂瀾、福壽始老的女性,她的人生真是太豐富多彩了。
用高滔滔的話來說,就是:“斯人賢淑,惜福薄耳!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這是被舊黨史書稱作女中堯舜的人說出來的,來證明偉大的高太皇太後簡直有鬼神莫測之機、遠照國家命運的智慧。
好玩的是,你是給孫子挑媳婦的,明知道她福薄,還挑她幹什麽?是玩這個苦命的小女孩兒,還是玩你自己的孫子啊?
真是活見鬼。
不過這也符合最初時海選的目的,就是要選個小戶人家的孩子,啥也不懂才好,才能隨便指使、有效教育。這時新皇後開場就擺了個大烏龍,成心給皇帝拆臺,高滔滔你看著辦吧。
高滔滔不管,她在大半年之後就很著急地去死了,對哲宗的這場婚姻,她的立場和國政一樣。管它後面如何,我活著時按我喜歡的去做就好了,我死之後,即使洪水滔天,與我何幹?
孟皇後就是這樣進入的後宮,一個沒有根基偶然發達的中層幹部家庭出身的女孩兒,突然間住進了天字第一號的大宅門裏,光是這個大前提就註定了她最初的命運。
她不適應。
沒人能適應,或許有人會說,在她之前宋朝有一位出身更低的女人,那人爬上了令人目眩的高度,曾經統治宋朝10多年,開創了仁宗盛世的前期。對,劉娥。劉娥能行,為什麽孟氏不行?
要註意,劉娥開始也是失敗的,被真宗趙恒府裏的奶娘暗算,告到了宋太宗那裏,把她趕出了王府。她在趙恒的親信家裏一住近十年,每天看書識字重塑身心,才變成了一個合格的政府管理員。
以劉娥之才,都得經過那樣的苦難,孟氏憑什麽順利成功?
沒多久,她就演砸了。
最初時的生活她還適應,哲宗和她走得很近,他有良好的教養、清秀的面貌,哪一點都能讓她覺得安寧妥帖。很快的,她覺得幸福來臨了。
她懷孕了,給哲宗生了個小公主。這是哲宗第一個孩子,他很喜愛。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孟皇後覺得自己適應了,這和她之前的生活沒多大的區別。
可惜,這是她唯一改變命運的時機,被她白白地錯過。她不懂,夫妻之間從最初的新鮮到淡漠到厭倦是很快的,尤其男人的身份越高,這個過程就會越快。她得展示魅力,必須得展示魅力,才能把哲宗緊緊地拴在身邊。
因為後宮女性無數,到處都隱藏著她的敵人。
敵人出現了,是一個姓劉的婕妤,她把哲宗牢牢地迷住了,以至於孟皇後一個多月都見不到哲宗一面。這讓她實在太難受了,要命的是難受之餘,她想不出半點辦法來應對。
這就奇怪了,一個女人怎麽可以沒有辦法對付自己的同類,另一個女人呢?何況她是皇後,擁有後宮至高無上的權力;更何況她的對手實在是太沒成色了,哪一點都比她差得天高地遠。
孟皇後出身中層家庭,劉婕妤的出身根本找不著,甚至有傳說她是之前皇宮全城征集奶娘中的中選者;孟皇後沒有高深文化,劉婕妤大字不識;孟皇後沒有大宅門女性應有的層次深度,劉婕妤成天嬉笑跳脫,往好裏說是明艷動人,難聽些就是一個村姑本色。
孟皇後比哲宗大三歲,劉婕妤官方生年在公元1079年,小哲宗三歲,可是以此推斷,1089年尋乳婢時她才11歲,根本構不成勾引皇帝的條件。如果她的出身是準的,那麽她比哲宗大的應該不止三歲。
種種對比,怎麽看劉婕妤都死定了。可要命的是,孟皇後就是不知道怎麽出招。她沒在這種程度的宅門裏生活過,她的親人也達不到這個層面,別說是怎樣主動攻擊,連被動應戰都狼狽不堪。
在這期間發生了兩件事,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件,某天孟皇後率後宮嬪妃去景靈宮朝拜祭祀,禮畢後皇後就座,各嬪妃按階次站在皇後身旁。這是禮儀規矩。而劉婕妤一個人站在了門簾旁邊,背對著皇後。
這是大不敬,孟氏完全可以拿出皇後的職權貶她、罰她,甚至交給宗室公開處理她。這是在祭祀場所,面對的是列祖列宗。
多好的機會,她呆楞楞地坐在那兒不知所措。只有她的使女陳迎兒看不下去,站出來呵斥劉婕妤,但對方充耳不聞,不理不睬。
第二件,某次冬至日,後宮嬪妃去向太後宮裏請安。孟氏以皇後之尊,坐的椅子是黑紅相間的錦緞飾以金帶,別的嬪妃一律平常。劉婕妤來了,一看大不高興,命人換了一套和皇後一樣的座椅。這時怎麽辦,簡直是欺負到頭頂上來了,半點顧忌都沒有。
其實孟氏應該高興,這讓劉婕妤送上門來找抽。她都不用自己動手,直接報告給向太後,神宗的大老婆自然給她出氣。這樣無論把劉婕妤搞得多慘,哲宗都說不出話來。
他敢不敬嫡母?!
可惜的是,孟氏的呆呆癥再次發作,她又一次不知所措了。處理的辦法是:下邊人故意使壞,先是高叫一聲太後駕到,全體起立迎接,趁機悄悄地撤走了劉婕妤的座椅,等大家落座時,閃了她一跟頭。
全場哄笑,劉婕妤哭著走了,向哲宗大訴不平,引起對孟氏的更多惡感……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這時的孟氏在面對挑戰面對希冀時什麽辦法都沒有,都是底下人自動跳出來幫她出氣。
這有點讓人小感動,可恨的是,正是這一點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劇。
事情開始時仍然發源於孟氏的呆呆癥,這女孩兒不知是不是先天有些問題,一旦遇上點什麽事,立即就大腦短路,暫停工作。
這一次是她的女兒病了,禦藥院等正規部門治了很多次,都沒什麽效果,她立即亂了,不知怎麽辦好。其實很簡單,皇家的禦醫不是萬能的,像從前仁宗皇帝的病就是由一位長公主用偏方治好的,這時沒效果,就該講給丈夫聽,讓哲宗想辦法,滿開封城、遍天下地找醫生,這才是正路。
她沒有,她只是呆呆地坐著,讓自己流眼淚心口疼,似乎這樣她女兒就會好些。
這時神秘幫手A出現,她姐姐拿著一張輕飄飄的黃紙走來。“妹妹,你還認識這個嗎?”孟皇後一見,立即心驚膽戰。
這東西她印象深刻,在她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次重病,各種醫療手段都無效,就是它治好的。不過此時此地見到它,只會讓她害怕,半點驚喜都沒有。
因為這是符箓。
符箓是中國道教的特產,是用朱砂等特殊材料為墨,畫在黃紙上的符號。不同的符號有不同的用途,其中有捉鬼用的,有治病用的。用來治病的,要燒成灰化在水裏給病人喝,據說非常靈驗。
可是符咒太敏感了,在古代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救人,而是害人。所以命越是值錢的人家越是離這東西遠遠的,比如說皇宮、皇帝。孟氏這時突然間見到姐姐把這東西亮了出來,馬上就嚇壞了。她一把奪了過來,交給手下人藏好,同時警告老姐,這是違禁品,宮裏絕對不許出現,為了大家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